左權綿核桃
左權綿核桃,山西省左權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特點是:皮薄、仁白、味香、甘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悠久的栽培歷史使綿核桃產業成為左權縣縣域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
早在明清時代,左權核桃就從天津口岸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
種植歷史
左權縣地處山西省東部邊緣,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建縣始于東漢末年,距今已1700多年。左權縣種植核桃的歷史悠久。據縣志記載,核桃傳入左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于地處
太行山中段,溫度適宜,光熱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果仁飽滿、皮薄、個大、味香的左權綿核桃。其中,麻田鎮澤城村一棵樹齡250多年的核桃樹,果實單果重為11.1
克,具有殼薄、早熟、口感好的優點,1979年經山西省林科所鑒定命名為“山西號”;拐兒鎮的一棵60多年的核桃樹,果實單果重為12.6克,具有豐產、殼薄、早熟、口感好的優點,被命名為“
紙皮號”。明、清兩代,一些商販將左權綿核桃運往天津口岸,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到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抗戰的指揮中心,左權綿核桃也隨著抗日戰士輾轉全國,使左權綿核桃名聲遠揚。
生產情況
解放后,左權綿核桃得到長足的發展,年產量均在175萬公斤左右;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及銷量的增加,調動了群眾栽植、管護的積極性,產量達210萬公斤,
產量躍居中國第八位;20世紀90年代初期,核桃發展速度加快,栽植面積迅速擴張,掛果核桃樹達到101萬株,產量達350萬公斤。到21世紀初,該縣核桃栽培總面積1.8萬公頃,占干果經濟林總面
積80%,其中,百年老樹14萬株,適齡掛果樹76萬株,幼樹110萬株。綿核桃總產量達到了500萬公斤,占經濟林總產量的80%,年產值2940萬元,占經濟林總產值的87.8%。
